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雷竞技APP官网下载.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依法建设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微信分享到新浪微博
雷竞技APP官网下载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的是从中长期经济增长所需条件来确定资源和环境保护战略。这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社会、人口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资源的综合持续利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带动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效益提升,提高科技进步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贡献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形成一个价值与行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体系。

  要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重点和方向。第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调控,认真解决和防止一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问题。要发挥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制度,规范行业准入、信贷、土地、环保环评等管理。健全国家计划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协调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调控合力。第二,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要综合采取投资、价格、改革等政策措施,促进能源、水资源有效利用,增加电力、煤炭、运输等有效供给。切实加强农业,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第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要继续发挥国债投资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领域,大力发展支农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消费条件和环境。第四,抓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提高投资效益的工作。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城镇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

  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为资源保护奠定了法制基础。当前迫切工作是要使行政管理适应法律建设,加强执法机构建设和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加强装备,加强执法力度,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

  许多自然资源是公共物品,对其管理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在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组织进行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与勘探,制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规划和计划。政府的决策机制不能将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分开,要在制定有关经济、社会、财政、金融、能源、农业、交通、贸易等领域政策时,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可能的承受能力,在制定资源政策时也要通盘考虑资源对其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影响。

  (3)在对资源进行总量规划时,通过价格管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作用。只有使资源合理配置,真正发挥资源的作用,才能使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市场机制将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首先要利用价格机制保证有效地利用资源,使自然资源的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其全部社会成本。现在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发资源的道路。为此,需要逐步取消对自然资源消费的补贴,改变某些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无市场的状况,促使稀缺资源流向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和行业。

  现在广泛应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它没有能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破坏性影响,而且对于自然资源也没有计价,不计折旧,其价值在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中得不到反映。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没有统计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存量和使用量,不能够反映自然资源的增加还是减少。这样的统计体系没有说明增长所包含的环境和资源成本,单纯的经济总量的增长容易导致人们对资源重要性的忽视。

  目前,中国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的短缺仍是严重问题。如果说由于法律的保证,对于新上马的项目因“三同时”的要求还尚有可用资金的话,那么,对于已有企业,特别是那些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则完全没有保障,现在环保部门除行政费用之外,并无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专项预算,这笔资金只是来自各具体单位的技术改造资金、“三同时”资金和排污费返还等。但是目前排污费不仅收取水平相当低,现实中排污费征收也存在各种困难。这种局面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环保事业。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当经济发展了,才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但问题在于,经济的发展并不自动导致资金流向生态环境治理。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还取决于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观念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决策重心的改变。

  自从非洲和拉丁美洲于1991年禁止垃圾交易以来,亚洲就成为外国垃圾商倾卸垃圾的主要地点。国内某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与境外勾结、向中国转移洋垃圾事件,出现数目增多的趋势,这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对非法运入的垃圾要坚决退运出境,并从严查处有关部门和人员。

  全民环境意识教育,是一项根本性的政策,是未来中国改善环境状况的基础。但就现阶段而言,各级决策者和领导者的环境意识的提高也非常关键。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单纯追求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模式,但这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不能只讲经济增长,而应代之以持续发展的模式,但问题是要真正将这种理论的认识变成实际的政策,体现在各级和决策者中,落实在社会各组织群体的实际行动中。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保》《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以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法规为依据,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此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许多地方在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不力的现象。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管理手段,其涵义就是从影响成本和效益入手(使得价格反映全部社会成本),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目标。经济管理手段的作用在于影响决策者的决策和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方式,使人们最终做出的宏观决策和生产、消费方式,选择服务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经济管理手段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要确保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价格,以促进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如果环境和资源定价合理、科学,那么环境资源和服务就会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在市场上受到同等对待,并因此确保生产要素配置更为经济、有效。

  目前各国所采用的经济管理手段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即明晰产权、建立市场,健全税收手段、收费制度、财政和金融手段、责任制度。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同时要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融人到全社会的各项活动中。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发出许多经济管理手段。如前所述,每一种管理手段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如何选择这些手段,便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决定实施某种管理手段或某几类手段之前,有必要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落实到行业和区域。只有行业和区域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推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对行业而言,区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涉及面更广,推进的难度更大,但实施的意义也更大。对区域而言,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是自身的需求,又有很多管理上的优势,可以在政策、法规、规划、财政、税收等方面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要把战略规划、典型示范、推广辐射结合起来,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要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来选择经济管理手段。实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具体经济管理手段都要自己探索和实践,在观念上要敢于创新,管理形式上要加强研究和总结,在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只要有利于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都可以大胆实践和尝试。

  中国国情决定了实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具有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认识到,这种成就也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牺牲。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以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特征和以乡镇企业为主的经营特征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经营粗放、资源消耗过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拉动,环境保护被忽视,污染也随之逐渐加重。乡村工业化初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形成了小型分散重复格局。城市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废弃物日益增多,环境污染趋于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社会事业滞后,城市功能弱化,基础设施建设陈旧,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人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追逐个人的、小团体的、本部门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无视道德和法律,从事危害全社会利益的行为,加剧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具有相当强的约束作用。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融合在发展目标之内,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可能的,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也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经济增长必然难以持久,资源短缺也会引起不同经济水平发展群体和不同地区的社会矛盾,形成新的社会冲突的根源。经济不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不能维持稳定,单纯经济生产水平的增长并不能获得社会发展的成功。只有在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同时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向,才是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稳定协调的正确选择。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才能保证中国沿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向发展。

  要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构想能够转化为有效的社会行动,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制作保障。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在法制建设中不仅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求能够在现实中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法律制度和社会认同的完整体系。具体包括: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体现依法治国的思想,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法律理论并重的思想,在执法操作中严格执法和加强监督的思想,与法制建设并重的思想,注重法制制度建设的思想,在法律实施的社会基础方面重视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思想,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律的思想,加强法律学习的思想。这样,才能保证法律在促进和维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发挥确实的作用。

  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领域,加强立法是加强法制建设工作的前提。在立法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首先是通过对社会、生态、经济和科学原则的综合分析,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纳入经济、人口、社会保障等立法中。初步建立起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领域的立法,包括加快经济立法,完善环境和资源保护立法。近年内的立法活动包括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法律,继续完善人口数量控制的法律;制定自然保护区条例、固体废物法、噪声控制法、防沙治沙法等;争取在21世纪初建立起符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的环境法体系;根据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修订完善现行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并着手研究制定资源综合利法、节能法、野生植物保、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通过立法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清洁生产法规、能源法规等重要产业的立法;完成实施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国内立法,履行中国在发展领域承担的国际义务,如化学物质污染管理的行政法规等;地方应继续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地方环境与发展的配套法规,以完善多层次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立法体系。

  目前的环境执法中,执法不力仍是普遍现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执法。要勇于执法,敢于执法;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环境执法必须符合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做到:①符合法令职责权限,既不超越职权,也不放弃职责。②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清楚事实证据确凿。③要准确理解并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④遵守法律秩序。⑤处理公正得当。要善于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必须依据各地方、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使用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

上一篇:宜兴将与多方促进环保产业合作深化..
下一篇:吕忠梅:环境法典编纂论纲..